首页

我爱美脚女女

时间:2025-05-30 07:41:38 作者:商务部: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推动构建中国—东盟超大市场 浏览量:66961

  金秋时节,小岗村谷物飘香。

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,是“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”。40多年前,小岗村是出了名的“三靠村”——吃粮靠返销,生产靠贷款,生活靠救济。

  1978年冬,小岗村18位农民以“托孤”的方式,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,实行包产到户,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。

图片1978年冬,18位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“大包干”契约。2019年3月14日,翻拍于大包干纪念馆。韩苏原 摄

1

  回忆往昔,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严金昌说,以前没得吃、没得穿、没得住,家家住的是破茅草屋,实行“大包干”以后,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是吃不愁、穿不愁、家家都住小洋楼,户户还要建车库。

  如今,走在小岗村,载着游客的观光车穿梭在“当年农家”“大包干纪念馆”等景点之间。在这里,吃在农家、住在民宿、听“大包干”带头人讲述小岗故事……

  “1978年以前我们小岗村穷啊,我们干一天活,只有几分钱,全年吃200多斤粮食,哪够吃呢?!造成老百姓到处逃荒要饭的局面。”严金昌说。

“红薯干、红薯馍,离开红薯不能活。”这是当年小岗人的口头禅。2019年3月14日,翻拍于大包干纪念馆。韩苏原 摄

  “泥巴房,泥巴床,泥巴锅里没有粮。”是40多年前小岗村的普遍现状;“红薯干,红薯馍,离开红薯不能活。”也成为当年小岗人的口头禅。

  为解决吃饭问题,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,大家种田积极性高了,实现“一年翻身,改变面貌”。

图片严金昌回忆“大包干”契约按下红手印时的场景。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

  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墙上,一组数据讲述了当年“翻身”变化:从1966年到1976年,小岗村年人均口粮约200斤。1979年,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,小岗村粮食总产量就超过13万斤,是之前平均水平的4倍。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。小岗村一夜之间成了“明星村”。

2

  实施“大包干”后,小岗村迅速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,但和中国绝大多数乡村一样,小岗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陷入困惑——“一夜迈过温饱线,20年未过富裕坎”。

  2004年,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到小岗村出任第一书记,引导发展旅游业。随后,小岗村建起了“大包干”纪念馆,用小岗品牌带火了特色旅游。

  2008年,严金昌开起了“金昌食府”农家乐,当时有4张桌,只能容纳40人。

图片小岗村”当年农家“航拍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供图

  随着小岗村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,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小岗观光旅游,“金昌食府”生意也越来越好。目前,其农家乐餐桌已增至30张,每年有近20万元收入。

  “说凤阳,道凤阳,凤阳是个好地方。自从包地包产后,家家生活大变样。”在小岗村“当年农家”的非遗文化大舞台上,凤阳花鼓表演者正为游客带来一场原生态的演出。

图片小岗村游人如织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供图

  在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栓玉看来,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。这里的 “大包干” 闻名全国,形成特有的品牌影响力。小岗村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,急需形式多样的旅游业态。

  为充分发挥小岗资源优势,推动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,小岗村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、教育培训、乡村电商产业,当年农家、小岗村宿投入运营,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入驻数量不断增加。

图片小岗村“当年农家”的非遗文化大舞台。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

  据统计,2023年小岗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,研学学生2.5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.5亿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,较2016年增长116%。

3

  近年来,小岗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。一产做优,通过全域高标准农田治理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;二产做强,打造小岗产业园,着力发展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;三产做旺,推动红色旅游、农文旅、教育培训和农村电商齐头并进。

图片小岗产业园航拍。凤阳县委宣传部供图

  今年2月1日,小岗村迎来第七次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,全体村民每人分红700元,实现分红六连增。

  小岗村是新时代安徽农村的一个缩影,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象征、标志。40年多来,安徽农村改革的基因薪火相传,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,改革的红利也加速释放。

图片小岗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稻田画。凤阳县委宣传部供图

 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、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安徽省农业农村系统大力弘扬“改革创新、敢为人先”的小岗精神,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2023年粮食总产达830.16亿斤,实现“二十连丰”。2024年夏粮总产351.86亿斤,居全国第3位、再创历史新高。

  来源:中新社微信公众号

  作者:赵强 刘鸿鹤

【编辑:刘欢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赋能涉外检察工作 最高检要求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

11月2至3日,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大会以“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”为主题,涵盖工业互联网、脑机智能、智慧教育、智能机器人、智慧能源等多个前沿热点领域。

中新网评:向“新”而行,标定属于自己的奋斗坐标

林剑:我们注意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布了有关消息,很高兴看到双方合作单位就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达成意向。据了解,双方合作单位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,力争2025年一对大熊猫落户旧金山动物园。

(新春走基层)守护川青铁路的“攀登者”

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“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,是吴玲燕帮了我。”尼亚孜身体不好,吴玲燕总会买一些治疗哮喘和肺心病的药,给尼亚孜捎去;在一次组织医疗专家到当地义诊时,吴玲燕在人群中看见尼亚孜,得知老人近期腰腿痛复发,她邀请老人到医院就诊。次日,吴玲燕放下繁忙的工作陪尼亚孜就诊、做检查、买药,自掏腰包为老人支付医药费。分别时,尼亚孜偷偷地擦干两行泪水。

2024年中泰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在曼谷举行

身处田间,记者目所能及,平整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绵延,施工人员正在对田间的灌排系统进行维修完善。田间多样的物联网设备各司其职,动态向大数据平台回传田间的实时数据,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都会呈现在手机端。

郑雁雄: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优越实力雄厚

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实际成效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,都是涉及体制、机制、制度层面的内容,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。其中,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,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就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实际成效。加强制度建设,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顶层设计、总体谋划,破立并举、先立后破。加强顶层设计、总体谋划,就要坚持系统观念,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、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,从整体上充分展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。之所以要坚持破立并举、先立后破,是因为如果旧的制度破除了,新的制度还没建立起来,就会出现制度真空。要坚持问题导向,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改起,下足绣花功夫,把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小落实,用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巩固下来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